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痴呆发病预测新进展 我国科学家发现重要生物标志物!

痴呆发病预测新进展 我国科学家发现重要生物标志物

时间:2024-06-29 09:13:36 来源:成都市高端品茶 作者:休闲 阅读:913次

  新华社上海2月16日电(记者吴振东)近日,痴呆复旦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发病发现了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预测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可实现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新进现重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衰老》,展国《自然》主刊评价这项研究“标志着向能在早期无症状阶段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的科学血液检测方法迈进了一步。”

  对痴呆的生物早期识别和干预能显著降低疾病负担。由于传统有创或高成本检查技术均有局限,标志研究人员希望找到便捷、痴呆无创、发病可靠的预测生物标志物用于筛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研究员团队,新进现重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展国基于大样本队列数据,科学对52645名非痴呆社区人群进行了平均超14年的生物追踪随访,其中1417位参与者被诊断为新发全因痴呆(ACD)、691名患者被诊断为新发阿尔茨海默病(AD)、285名患者被诊断为新发血管性痴呆(VaD)。通过分析1463种血浆蛋白质数据,团队发现了对痴呆预测极具价值的血浆生物标志物。

  研究团队表示,经过模型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GFAP、NEFL和GDF15这三个血浆蛋白质始终与新发ACD、AD和VaD的风险关联最显著。对不同血浆蛋白水平与疾病临床进展风险间关联的分析发现,基线GFAP、NEFL或GDF15水平较高的受试者未来患痴呆的风险大大增加。例如,GFAP基线水平较高的人未来患痴呆的几率是GFAP基线水平较低者的2.32倍。

  据介绍,此项研究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且精度突破90%。“这表明蛋白质组学在脑疾病早期精准识别和干预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为未来脑疾病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程炜说。

  研究团队透露,下一步将围绕我国痴呆风险人群队列开展数据采集和交叉验证,对相关数据作出矫正,开发出最适合我国人群的痴呆风险预测数据模型。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中石油被美国重罚,油价应声涨,每天赚4.41亿,请让点利给国民吧
  • 昨天,邻居打电话问我,你家钥匙放哪了?这回我直接拒绝告诉邻居
  • 曝孙一宁与王思聪恋爱,偷偷在日本约会?本人回应:“有种别删”
  • 姜萍老师江苏大学数学硕士毕业,沦落去技校教书,没有看不起学生
  • 太疯狂!又有人“不要命”式炫耀 上海警方不惯着!
  • 苏纳克吻别梅洛尼,人家想着乔·拜登,并不悄悄,普利亚之会终究要散!
  • 昨天,邻居打电话问我,你家钥匙放哪了?这回我直接拒绝告诉邻居
  • 漂亮妻子爱上男网友,拼死拼活要和丈夫离婚:人家愿花300万娶我
推荐内容
  • 赖清德组建三大“委员会”进行扩权 吕秀莲批:让人失望
  • 广东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进ICU抢救!紧急提醒:此物剧毒!
  • 摊牌了,终于等到这一天!前央视主持人张蕾“新身份”官宣
  • 广东公办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到14%,后用自由职业凑数也是够狠
  • 温网男单抽签:德约2号种子冲赛会8冠王 张之臻有望再战梅总
  • 这种中国最糟的食物,居然是南方人的夏日必备!